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对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提出重要要求。
“要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对重大工作实施更为有效的统领和协调,做到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相关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到,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意义重大,能克服部门决策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重大工作的总体布局能超越部门利益,推动重大工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等。
6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设立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推动重大任务落实的重要制度安排。”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发展等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领域成立新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对加强党对相关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这几年来,组建了多个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改革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是完善党中央机构职能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优化。
政知君注意到,2018年和2023年的两次机构改革,“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都是重要关键词。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提到,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同时还提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提到,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第三,规范设立、职责和运行。
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会议如何召开?议题又如何定?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明确,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指示要求,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召开会议,研究决定、部署协调相关领域重大工作。会议议题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确定或者审定。
有关事项经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会议审议后,根据需要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6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会议提到,制定出台《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职责和运行,对于发挥好对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要深入调查研究,提升决策议事质效,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