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舆情 您现在的位置是:中国法治督查网 > 法治舆情

遭遇记者的三种状况及应对方法
来源:中国法治督查网  发布于:2021-11-21  浏览量:448
状况一:记者为完成自身报道任务(选题)来找到你(预约或未约突访)应对方法:正常接待,抓住机会,借助媒体,学会运用新闻价值规律来做好自身宣传工作。

案例:毕节试验区(三大贡献、两任总书记、总书记两代人关注)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8月21、23日,邓小平主动接受意大利著名记者奥莉娅娜· 法拉奇的两次采访,并向世界阐明了对历史问题和改革开放的态度,取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状况二:记者接到线索(负面)来找我们。

应对方法:首先了解事情真像,协调各相关方面,妥善处理事件,取得一致认识,统一口径。等记者到来时,已经有了处理结果。所谓真像大白、使记者失去继续探究的动力和依据。并通过与记者沟通,运用新闻价值规律,引导记者关注你所要传递的信息上来。

案例: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事发后央视独家深度采访报道

2017年2月13日,央视新闻深度采访报道,2016年11月11日游客小琳在丽江一烧烤店被打,22017年1月23日爆料被打经历。而当地警方执法不力,过多的强调理由、解释、说明、推诿。事件延续发酵三个月,成为微博热搜榜单第一名。此事件极具新闻价值(冲突性、接近性、影响力):知名景点、游客被打、女子毁容、警方不作为等标签。丽江市政府、公安、文旅部门都表达了高度重视,并启动了执法监督,采取了措施。但官方几次通报均未获得当事人和社会舆论的认可,反而引发新一轮的舆情,在云南遭遇过类似被坑、被骗,旅游不快的全国人民纷纷爆料,质疑与怦击之声此起彼伏,甚至出现抵制丽江、抵制云南的风潮,给丽江乃至云南旅游形象造成严重、长期的损害。全省旅游产值大滑坡,终被贵州反超。

教训与启示:管理缺失、回应迟缓(语焉不详)、态度不诚恳(强调客观、解释理由)、措施不坚决,各部门缺乏全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毫无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状况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记者赶到事发地或现场。

记者突然上门或在工作(事件)现场、路上截住采访。对于参与抢险救灾的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往往这个时候出问题的概率比较大。

案例:

广告
  • 广告…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6518754777 邮箱:wzgfzdc@163.com

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许律师 16260352999

晋ICP备2021015025号